雖然右表的數據幫助我們對於全球精神疾病現況有初步概念,但這些數據只是估算,而且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焦慮症在全球各國的盛行率跨距之大,從2.5%到7%。
精神疾病在許多國家被嚴重低估,實際上遭受精神疾病之苦的人數遠超過報告數據。此外,精神疾病也常有共病現象,一個人可能罹患超過一種精神疾病,這也會影響這些精神疾病的相關統計數據...
有些疾病影響健康的主因是導致折壽,有些疾病則以造成失能為主。精神疾病主要在失能方面造成重大影響,醫學專家將它們列為導致失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障礙或失能是指健康問題對一個人的工作、自我照顧、以及維持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能力造成的干擾程度。精神疾病發作期間所導致的失能程度可以與身體疾病引起的失能程度相提並論...
訓練學員成為心理健康急救員,具備協助心理健康問題者的知能,在當事人出現徵兆、問題惡化或出現危機時,可以及時給予適切的幫助,直到當事人獲得專業的協助或危機解除。
針對有志於教授心理健康急救課程、成為培訓心理健康急救員的講師,並經審查通過獲得受訓資格者,提供專業講師培訓和認證評估。
趨勢科技創辦人、明怡基金會董事長
趨勢科技創辦人、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臺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
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教授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主治醫師
北醫醫學系精神科副教授
成大職能治療系助理教授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總幹事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MHFA專案經理
雖然右表的數據幫助我們對於全球精神疾病現況有初步概念,但這些數據只是估算,而且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焦慮症在全球各國的盛行率跨距之大,從2.5%到7%。[1]
精神疾病在許多國家被嚴重低估,實際上遭受精神疾病之苦的人數遠超過報告數據。此外,精神疾病也常有共病現象,一個人可能罹患超過一種精神疾病,這也會影響這些精神疾病的相關統計數據。
在臺灣,學界曾使用「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庫」,分析我國近三十年(1990-2020年)來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的變化;所謂「常見精神疾患」,指的是以焦慮和憂鬱症狀為主的精神疾患,但未有精神病性的症狀如幻覺、妄想等。
研究結果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的推估盛行率在這三十年間從11.5%(1990年)增加到23.8%(2010年),增幅達兩倍,在2010年達到高峰之後則呈現下降趨勢;然而2020年的盛行率仍達20.03%,即國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可能有常見的精神疾患。[2]
參考資料
障礙或失能是指健康問題對一個人的工作、自我照顧、以及維持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能力造成的干擾程度。精神疾病發作期間所導致的失能程度可以與身體疾病引起的失能程度相提並論。
中度憂鬱導致的失能程度,類似於反覆發作的多發性硬化症、重度哮喘或慢性B型肝炎所造成的影響。
重度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的失能程度,可與下身癱瘓造成的失能程度相當。[3]
精神疾病的負擔不僅影響患者本身,也影響家庭和社會。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全球12項主要精神疾病在總體疾病負擔的占比為5.4%,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六。[4]
澳洲的教育家貝蒂.基奇納(Betty Kitchener)與她的丈夫、同時也是鑽研心理健康的學者安東尼.喬姆(Anthony Jorm)合作,在西元2000年創建了心理健康急救(MHFA)計劃。
這項計劃的目的是將急救培訓的概念擴展到心理健康問題,希望受訓者能在身邊的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或經歷心理健康危機的時候,可以即時提供有效協助。
國際心理健康急救組織(Mental Health First Aid International)是一個非營利組織,願景是建立一個每個人都擁有幫助心理健康問題者急救技能的環境。基於科學實證的基礎,心理健康急救課程已經進行了許多評估研究,包括隨機對照試驗在內的一系列研究顯示,這套課程有效提升知識,減少污名化態度,並促進了對心理健康問題者的急救行動。
MHFA系列訓練課程經過授權和在地文化調整過後,在全球各地施行。從2000年澳洲創建後,已有29個國家、30個提供者引進這項計畫,台灣是第30個引進的國家;截至目前,全球共有超過八百萬人接受過這項訓練。
全球計畫可參考https://mhfainternational.org
MHFA課程經過嚴謹的設計和評估,研究顯示當人們心理健康出了狀況而在情緒和行為上出現變化時,身邊親友若能覺察這些變化並進一步採取行動的話,在避免問題惡化上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然而許多人欠缺相關知識去辨識心理健康問題,不明白如何去回應當事人,也不知道有哪些有效的資源和處置,MHFA正是彌補這段落差的重要計畫;再者,正受心理健康問題所苦的人經常沒有主動求援,這段時間他們的思考和判斷可能比較混沌,這時身邊的親友若能及時給予建議,他們比較可能尋求幫助。
此外,透過這項計畫的施行,人們對心理健康議題能有更正確的認知,改善汙名和偏見,也讓怯於求助的受苦者更願意尋求幫助。
許多研究都證實,接受MHFA訓練後,受訓者的確對心理健康相關議題有更佳的知識、態度,也能提供更好的協助[5]